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知识

迎接324宣传结核病丨结核病历史小科普

2020/3/24 10:25:54 点击:900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日,也叫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一天怎么来的呢?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发表了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解开了结核病的疑团,为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结核病提出了真正的治疗办法。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第一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结核病的重视,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的支持。


 结核病比人类的历史要长得多,根据科学研究追踪结核杆菌来源,发现其祖先来源于7万年前非洲的史前人类中,并影响人类数万年之久。考古学证据表明,结核病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折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史前人。德国和英国出土了石器时代的骸骨,其中带有明显由脊柱结核病引起的损伤。在古代中国,结核病被叫着“痨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女尸也发现左肺上部肺门处有结核病的钙化灶,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存在结核病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资助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高谦教授等,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以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aitlin S. Pepperell教授等,对中国31个省76个研究现场来源的4578株结核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并整合51个国家地区的15591株结核菌基因组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尽管中国流行的结核菌数量庞大,但99%的菌株都只是4个“祖先菌株”的后代。这4个祖先菌株在1000年前左右就传入中国,从12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在18世纪末达到流行巅峰,并在上世纪中叶抗生素使用后发生群体缩减。它们分别对应结核菌的L2.2、L4.5、L4.4和L4.2四个亚型。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这4个亚型均起源于中国南方,主要是广东、广西地区。其中三个亚型很可能是通过宋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些亚型在中国扩张之后,又通过多种路径传播到世界各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结核菌亚型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传播能力越强的菌株,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就会越高。该发现提示“控制优势菌株的传播”有助于降低结核病疫情。


结核病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结构的影响,它一般会在患者体内形成“结核”,即肿胀的小瘤,“结核病”这一病名就由此而来。而这些瘤也正是由于人体遭受了结核杆菌的侵害而形成的。令人恐惧的是,结核病菌不放过对人体任何一个部分的毁坏,一旦被感染且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治疗,它将是变成一个凶残、冷酷的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肺结核,全球每年新增1000万肺结核病例,估算中国每年新发80-100万人,已经成为我国发病人数第二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