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通辽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常见诈骗手段
案例一
68岁的陈某接到一个冒充天津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她的银行卡透支了万余元。陈某在恐慌同时,接受了对方“报警”的建议,接通了所谓的“内部公安系统电话”。电话里,假扮民警的骗子告诉陈某,她牵扯到一桩大案,手机号码被人盗用,银行账号也将被冻结。随后要求陈某前往银行开一张新卡,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取消电话银行和短信认证支付信息,并将别的银行账号内的钱款存入这张新卡,以防被冻结。在骗子的引导下,陈某一步步掉进了陷阱,被骗金额高达10万元。在亲属发现陈某被骗后,立即报警。

案例二
通辽市居民报警称,自己的父亲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老人在外地上学的“外孙”,因与别人打架需赔偿,自己手机又被扣了,只能借用别人的手机。因老人外孙电话确实打不通,老人不确定对方是否是骗子,于是向民警求助。

案例三
通辽市居民彭女士报警称,自己的爷爷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请求民警帮助。民警进一步了解得知,彭大爷今年84岁,前几日收到了一封邀请函,显示其中了金奖,可以1921元的价格购买到原价19999元的毛主席传国玉玺,货到付款。随后,民警赶到彭大爷家中时,发现彭大爷已给对方转账1000元。民警在确定了对方是诈骗行为后,立即劝说彭大爷挂断电话并向其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听了民警的介绍,彭大爷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对民警连声道谢。

预防诈骗常识
看完这些老人被骗的案例,有人对骗子的罪恶行径恨得牙痒痒,有人甚至说老人就是“太笨了”。但作为儿女我们也许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够,也许多提醒父母几句,多帮他们进行防范,也许父母就不会被骗了呢?父母不笨也不傻,他们只是老了而已。
《岁月神偷》里有一句话:“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偷走了父母的青春,他们渐渐变老,变得蹒跚笨拙,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也变得有限,他们不懂得骗子的骗术,他们越老,就越像孩子般懵懂,变得容易相信他人、容易被骗。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板报、宣传栏等处发布的防诈骗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
对于冒充“公检法”诈骗,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作为子女的应把防骗工作做在平时,多和家中老人宣传防诈骗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沟通与帮助。
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这类话,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子女或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请立即报警。
保持清醒头脑
关注新闻热点
日常关爱老人
不要轻信他人
- 上一篇:三比三创 | “健康通辽 医者先行”—通辽市传染病医院举办健康知识竞赛 2022/6/2
- 下一篇:通辽市传染病医院举行“崇尚廉洁•我带头”主题演讲比赛 20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