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征程 战“疫”心不退
转至隔离点的我们每日关注着一线同事们的消息,就像我们在一线时,没进来的同事们在可能会看见我们的窗口、门口捕捉我们的身影一样。病人数量增多、防护物资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接下来的工作越来越难了,心疼这些亲人们,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隐忍、他们的付出我们都感同身受,此时的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他们加油,期盼着疫情快一些结束。
坚守一线的那14天,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平均年龄34岁的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事儿,有人焦虑过、害怕过也都是正常的吧,网报数据的攀升,死亡例数的增加,面对患者一次次我要活着的碎念,对我们也是冲击,但是我们没有忘了自己的职责,我们一遍遍安抚病人,满足她所有生活需求,让她多想想孩子,多看正面的新闻,告诉她我们有强大的后盾,我们会和她一起手拉手走出去。患者说:“谢谢你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到我身边来,都不会躲着我。”“谢谢你们,你们每次采血都是一针灵。”感谢的话语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看似平日里再平常不过的工作,在这里都是困难重重,护目镜+面屏,近视的再加一层近视镜,就我这种不爱出汗的人每次出来也是一片雾蒙蒙摸着门把手出来,再加上三层手套,别说摸血管,最后一层的外科口罩都是在同事的帮助下系上的,视线不清,手感全无,所谓的一针灵是日积月累刻在骨头里的判断和自信。
节省防护用品,我们每一次下病房都顺带着给患者送饭,补充物资,往外运垃圾,每一次给病人送饭都是自己先不吃、不喝,每一次都把进去要做的所有工作排好序,尽量更合理,更优化,更省时省力,大家都抢着多拿多干,很多时候都是拎不动靠在腿上拖着走。我心疼我的兄弟姐妹们,姑娘粉黛全无,骄傲的高鼻梁们个顶个儿卡着一道杠。意识到哭鼻子是很丢人的事儿,我们哭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掉一滴眼泪。
一线的医护人员冲锋陷阵,医技人员是幕后的英雄,检验科6人团队,承担了原本十几人的工作,医院其他科室病人的化验检查工作也照常进行,更要直接接触新冠病人的血液、痰液和尿便,原本分区工作的他们,这时每个人都要熟练操作生化、免疫、细菌等所有区域的设备。还有我们的影像技师,有取送病人标本、运送物资、垃圾的后勤人员,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是职责、是责任,更离不开亲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家人们说:“团结奋战、功德无量,家人期盼你们平安归来。”“姐,加油,你是我们的骄傲。”“只要你们安全家人就放心了。”“都是英雄的家属”...影像科技师王啸天的妈妈说:“儿子,你别出来了,反正你都进去了,别麻烦别人再进去了。”
一线任务时间过半的时候,我们没有为离出去的时间越来越近而高兴,反而焦急的数着患者复查的日期,够不够和病人一起出隔离区。两次复查核酸都是阳性的时候,大家有一些沮丧,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在我们这个班次让病人好转出院,就会有更多的兄弟姐妹们再进来。专家组指导意见建议02月07日再次复查,离我们换岗就剩两天了,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大家都狠狠的攥了一下拳头!在这之前初定的二梯队成员医护都是我们结核科的人,我早准备好了请战书,想在14天换岗时向院里申请我留下来接着带二梯队。看到病人核酸检测转阴的结果,我和大家说了我的新想法,如果相隔两次大于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可以出院的话,咱们都不走了,多呆两天等患者的二次结果,我们和病人一起出去,就不用上二梯队了,大家纷纷响应。可是短暂的喜悦马上被新发确诊病例的现实打乱了,两日集中收治五例病人,院领导也第一时间做了统筹安排,增加了二梯队的人员力量,我们看到了收治第一例病人两次转阴的结果,却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一线。就连患者都劝我:“结果已经有了,我出去就是时间问题,听领导的安排吧。”还在我们换岗的时候发信息给我:“你们今天就出去了,希望你们平安度过隔离期。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这些医护人员。”
隔离点是酒店老板免费提供的,牛奶是蒙牛捐的,后勤去买桶装水的压水器老板知道是给我们用都不要钱。后勤保障的同事们每天问我们吃的可不可口,有什么需要。单位给一线家属建了群,了解我们家属的困难和需求。家人、同事、同学、朋友和以前的患者都在给我们加油打气。被掌声和赞美声围绕的我们成了英雄,但是我们背后是数不清的幕后英雄在支撑,我们传出了接力棒,不代表我们的任务已经结束,就像我们临离开之前说的:“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隔离观察结束后,我们会马上投入工作,在院领导的安排下,尽职尽责完成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一线的战友们,你们辛苦了,我们都在为你们祈祷,为你们加油!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我们的希望就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