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每天一条!新版健康素养第16条
2024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新版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每天一条
一起学习健康素养66条
全民健康素养月
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艾滋病、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是三种备受关注的病毒性疾病。它们不仅影响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也深刻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三种疾病的传播方式相对明确,通
一、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包括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
2.血液传播:通过共享注射器、针头,输注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4.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拥抱、握手、共用浴室或厕所等日常接触,均不会传播HIV。HIV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弱,且不会通过空气、水或食物传播。
二、乙型肝炎(乙肝)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乙肝高发地区。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拔牙、文身、穿耳洞等可能涉及血液暴露的行为。
性接触传播:虽然不如血液传播常见,但无保护的性行为也是乙肝传播的一种方式。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与乙肝患者共餐、拥抱等日常活动,均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而非日常接触。
三、丙型肝炎(丙肝)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与乙肝相似,丙肝也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包括输血、注射、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性接触传播:虽然性接触传播丙肝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并非不可能,特别是在存在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情况下。
母婴传播:丙肝病毒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但发生率低于乙肝。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与丙肝患者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一般的社交接触,均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 上一篇: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来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工作 2024/8/16
- 下一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标语 20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