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每天一条!新版健康素养第8条

2024/7/19 9:26:00 点击:1206
 

2024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新版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每天一条

一起学习健康素养66条

全民健康素养月

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8.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是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


在浩瀚的生命科学领域中,有四大指标被普遍认为是衡量人体健康状态不可或缺的“晴雨表”,它们就是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合称为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这四项指标不仅反映了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也是医生评估患者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1. 血压

血压,简而言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它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两部分,通常以“收缩压/舒张压 mmHg”的形式表示。正常血压范围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略有差异,但大致上,成年人收缩压应低于140mmHg,舒张压应低于90mmHg。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而低血压则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2. 体温

体温,即人体内部的温度,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的精密调控,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大约在36.5°C至37.2°C之间(口温测量)。体温的微小变化都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热往往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防御反应,而体温过低则可能意味着体温调节功能受损或处于寒冷环境过久。


3. 呼吸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生命活动。成年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呼吸深度和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呼吸系统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呼吸急促可能意味着心肺功能异常或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而呼吸过缓则可能与药物作用、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疾病晚期有关。


4. 心率

心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通常为每分钟60-100次。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都可能表明心脏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通过监测心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态,并据此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这四大生命体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体健康的基石。定期监测这些指标,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还能在疾病早期发现端倪,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因此,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应重视对这些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保持对身体的敏锐感知,守护好自己的生命之舟。